
猪扒包的起源与诞生
20世纪60年代,在澳门氹仔有一家名为“大利来记”的咖啡室,那时它每天会给附近的海岛市政厅提供200 – 300个名为“猪仔包”的西式面包,这些面包被当作救济食物分给贫苦民众。当时氹仔与澳门半岛之间还没建桥,居民往来不方便,咖啡室的生意只能勉强维持。
转机在1970年出现,连接氹仔与澳门半岛的跨海大桥开始动工兴建,咖啡室开始给建筑工人供应餐食。一位在海岛市政厅工作的葡裔厨师给店主出主意,在猪仔包里夹入一块猪扒,并传授了用葡萄牙香料腌制猪排的方法。另一位本地中餐厅厨师则建议用锤子捶打猪排,让口感更松嫩。就这样,第一代澳门猪扒包在工地需求和中西厨艺的碰撞中诞生了。
猪扒包的核心要素
猪仔包
猪扒包的核心是“猪仔包”,它因外形圆滚像小猪而得名。其面团经过反复揉搓发酵,烤制后外皮微脆,内里扎实,麦香浓郁,饱腹感强。传统的猪仔包一般用老式柴炉烘制,像大利来记就坚持用荔枝木作燃料,燃烧的烟火气会渗入面包气孔,让它有独特的果香和焦脆口感。
猪扒腌制
猪扒的腌制是决定风味的关键。传统的葡式做法用白兰地去腥增嫩,澳门店家在此基础上融入本地元素,如生抽、洋葱丝、香叶,有的还会加入虾酱或黑胡椒,形成了各自的秘方。猪扒需要至少腌制两小时,让味道充分渗透。炸制时,油温控制很关键,约180℃的高温能让猪扒表面迅速形成酥脆外壳,锁住内部肉汁,保持肉质鲜嫩。
三重平衡与搭配
一块成功的猪扒包,追求的是面包的脆与软、猪扒的香与嫩以及酱汁的鲜甜之间的三重平衡。很多店家会搭配自制沙拉酱,有的加入蛋黄或芥末,也有的用炼乳调和出奶香风味。为了解腻,常会加入新鲜西红柿片和生菜叶,用西红柿的酸度和生菜的清脆来中和炸猪扒的油腻感。
澳门猪扒包的流派与创新
面包选择
澳门的猪扒包有多种形态,面包的选择出现了创新。有用菠萝包、可颂甚至全麦面包替代传统猪仔包的版本。菠萝包更柔软,其表面的酥皮和甜味与咸鲜猪扒形成对比;可颂猪扒包黄油香气浓郁,但酥皮易受蒸汽影响变软。
内馅创新
内馅的创新更大胆。新英记咖啡面食推出“鱼饼包”,用Q弹爽口的鲮鱼饼取代猪扒,猪仔包在上桌前还会用木炭烘烤增香。永安咖啡室提供“咸牛舌猪仔包”,厚实多汁的咸牛舌搭配酥脆面包,风味独特。此外,加蛋、加芝士、搭配花生酱的猪扒包也各有众多喜爱者。
澳门必吃猪扒包店铺
老字号与特色店
在澳门找美味的猪扒包,很多店家都值得一试。大利来记作为猪扒包的鼻祖,其柴炉烤制的猪仔包和黑胡椒腌制的猪扒仍是许多老澳门人的心头好。世记咖啡的“厚蛋猪扒包”很受欢迎,在猪扒和面包之间加入招牌厚蛋,口感丰富。
青洲灶记咖啡的“咖喱辣鱼猪扒包”风味独特,香辣的咖喱洋葱及鱼松为其增添别样魅力。文记咖啡的“花生酱猪扒菠萝包”把脆皮菠萝包、大大块的猪扒与花生酱结合,咸中带甜,香口惹味。位于官也街的诚昌饭店选用带骨的“梅头肉”,腌制时加入虾酱,炸好的猪扒外皮酥脆,内里肉汁丰盈,常搭配松软的餐包。
限量发售的吸引力
许多知名店铺,如大利来记,常有每日下午固定时间出炉、限量发售的传统。这常导致店门口在出炉前就排起长队,游客们为了一口新鲜出炉的猪扒包,往往愿意等候多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