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里脊肉有疑虑?自制猪肉里脊香嫩又安心

在街头巷尾,那滋滋作响的铁板上,红得发亮的里脊肉散发着诱人的油花,总能吸引众多食客的目光。老张站在小吃摊前,看着老板手中翻动的肉串,喉咙不自觉地滚动,刚掏出皱巴巴的钞票准备买上五串,手指却突然一顿,心里犯起了嘀咕:“这肉咋这么红?嫩得跟豆腐似的,该不会加了什么料吧?”

如今,街边小吃摊的里脊肉着实让人又爱又怕。那些红艳艳的肉片,嫩得能掐出水来,价格还极为便宜。懂行的人都知道,正常的猪肉可不会呈现出这样的色泽。

老张回家后,越想越觉得不踏实,于是翻出冰箱里昨天买的猪里脊,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他特意挑选了猪身上最嫩的小里脊,这个部位藏在脊椎内侧,形状细长,就像黄瓜一样,行家都称它为“黄瓜条”。这小里脊可比大里脊金贵多了,一斤的价格要贵上小十块钱,但它的优势在于一点筋膜都没有,嫩得甚至可以直接生吃。

案板上的肉块粉粉嫩嫩的,老张拿起菜刀,将肉切成手指厚的片。接着,他抄起擀面杖,对着肉片就是一顿猛捶。“啪啪啪”的声响吸引了隔壁老王,老王扒着窗户直喊:“老张,你这是跟肉有仇啊?”老张头也不抬地回应:“你懂啥,这叫给肉做马杀鸡!”经过这一番捶打,肉片肉眼可见地变大了一圈,薄得都能透光。

腌肉可是有不少讲究的。老张先往盆里倒了点黄酒去腥,接着撒了把盐和胡椒粉。其中最关键的是一勺淀粉,它能够锁住肉里的水分。老张边抓拌边往肉里打水,看着肉片把调料汁“咕咚咕咚”地都吸收进去。最后,他淋上点香油,就像是给肉穿上了一件雨衣,让水分丝毫跑不掉。

铁锅烧得冒烟,老张往锅里倒了一层薄油。肉片一下锅,便发出“滋啦”的炸响,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老张掐着表翻面,两面各煎六十秒,多一秒肉就会变老,少一秒又担心不熟。出锅前,他撒了把辣椒面,红彤彤的肉片上还冒着油泡,看起来比街边摊的还要诱人。

当老张咬下第一口自己煎的里脊肉时,肉汁直接飙了出来,嫩得能在嘴里打滑。他眯着眼睛直咂嘴:“这才叫里脊肉!街边那些红得跟灯笼似的,指不定是拿什么肉染的。”他想起以前在肉联厂上班的老同学说过,有些不良商贩会用红曲粉给肉上色,一克就能染红十来斤肉,更黑心的甚至会使用工业染料,那颜色红得都能当油漆用。

说起这嫩肉的门道,老张可是十分清楚。正规餐馆通常会使用木瓜蛋白酶,既纯天然又健康。但有些摊贩为了图便宜,购买的嫩肉粉里全是磷酸盐,用这种嫩肉粉泡一晚上,甚至连皮鞋都能泡软。老张夹起一块自己煎的里脊对着光看,纹理清晰可见,哪像街边卖的那些,虽然嫩,但连肉的纤维都看不出来。

厨房里飘散的香味把邻居家小孩都引来了,小孩趴在窗户上直咽口水。老张笑着又煎了一锅,这次他换用了鸡胸肉。没想到鸡胸肉腌好后更加嫩滑,咬下去就像豆腐一样,而且还不用担心长胖。老张琢磨着下回可以试试用红曲粉调个色,这样做出来的里脊肯定比街边卖的还要好看,关键是吃得放心。

肉煎好后得趁热吃,老张把里脊肉夹在烧饼里,又抹了层自家做的辣椒酱。一口下去,外酥里嫩,辣中带甜,肉汁混着饼香在嘴里炸开。这味道,简直让人觉得给个县长都不换!老张忽然明白为啥街边摊的里脊肉能卖得那么火,但转念一想,自己做的既省钱又卫生,关键是心里踏实。

窗外的夕阳把厨房照得亮堂堂的,老张端着盘子坐在门槛上大快朵颐。路过的小年轻闻着香味直往院里瞅,老张得意地举了举手里的肉夹馍:“想吃啊?回家自己做去!”在这个时代,能把自己喂饱不算什么本事,能吃得明白才是真功夫。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