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悄然而至,这一天,昼夜等长,仿佛大自然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实现了平衡。古人将秋分定为秋季的正中,此时气候逐渐转凉,从炎炎夏日过渡到凉爽秋日,人们在饮食上也开始遵循“平补”的原则,以顺应秋季养生的需求。
养肺食材:白色食物的滋润
秋分时节,养肺是饮食的关键。白色的梨、银耳、白萝卜等食材纷纷登场,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梨被誉为“天然矿泉水”,生吃时口感清爽,能清热降火;熟吃则更加滋润,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银耳与莲子、百合搭配熬成一锅羹,不仅口感软糯香甜,还具有出色的滋润效果,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白萝卜能化痰清热,无论是搭配排骨炖煮,还是与蜂蜜搭配食用,都能让脾胃舒适,远离秋燥的困扰。
滋阴润燥:果蔬的清爽之选
除了养肺食材,各种滋阴润燥的果蔬也在秋分时节崭露头角。莲藕熟吃对脾胃有益,生吃榨汁则清凉解渴。百合能清心安神,与粥搭配食用,既能解闷又能滋养身体。蜂蜜是秋分时节的养生佳品,早上起床后兑温水喝下,能让身体从内到外得到滋润。
温补食材:温和滋补的选择
秋分时节,温补食材也备受青睐。山药以其温和的滋补特性脱颖而出,它的补不是霸道的“压倒一切”,而是润物细无声。将山药与栗子、红枣、生姜一起煮粥,入口软烂,不燥不腻,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南瓜和黄米也是这个季节的应季美食,粥里加入几勺南瓜,色泽明亮,味道回甘;黄米能暖脾胃,与红枣、桂圆干搭配,暖身又不上火。
肉类美食:鸭肉与螃蟹的秋日风味
秋分时节,肉类美食也有独特的选择。鸭肉性凉,具有专治“虚火”的功效,与冬瓜一起煮汤,汤头生津不腻嘴。鸡汤也是秋分餐桌上的常客,黄芪党参山药全家福炖瘦肉,营养丰富,老小皆宜。此外,秋分也是螃蟹亮相的时候,三门青蟹壳薄肉多,清蒸后味道鲜美;阳澄湖大闸蟹更是备受追捧,母蟹蟹黄初满,是尝鲜的好时机。不过,螃蟹性寒,体质弱的朋友食用时一定要加点姜醋,同时扔掉蟹腮和蟹心,以减少寒气的摄入。
南方特色:秋汤与汤圆的寓意
在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秋分时节有吃“秋菜”的习俗。人们会采摘野苋菜或者秋碧蒿,配点鱼片煮成“秋汤”,民间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的说法,寓意着秋分喝汤,能为身体带来健康,甚至好过年还管饱。部分地区还有在田里插无馅小汤圆的习俗,祈求丰收。自己食用时,黑芝麻馅的汤圆软糯香甜,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口感体验。
坚果水果:营养与美味的结合
坚果和水果也是秋分时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栗子被称为“肾之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具有补肾强筋的功效,但食用时要注意适量,一天五到十颗即可,吃多了容易胀气。石榴口感酸甜,嘴巴干时吃一颗能生津止渴,但便秘的人要悠着点,因为石榴具有收敛性。葡萄益气补血,此时吃几串,无论是榨汁还是制成葡萄膏,都能有效缓解秋乏。
秋分就像给中国人的餐桌调了一盘“色盘”,蔬菜瓜果五颜六色,荤素搭配,南北习俗各有千秋。秋分饮食的关键在于“平衡”,它提醒人们顺应天时,不要与自己和季节作对。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只需顺着自然的节奏,选择应季的食材,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养生的目的。秋分,平分秋色,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时令的智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