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牛王赛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一场赛事串起”生产-消费-文化”全链条】

金秋九月,宁夏海原县海兴开发区的牛肉交易市场化作沸腾的海洋。9月23日,随着”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海原第九届牛王大赛的开幕,这个西北小城正以独特的”赛会经济”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与传统赛事不同,本届牛王大赛创新构建了”赛事+产业”的生态闭环。在专业评审团对参赛肉牛进行评定的同时,相邻展区内飘散着全牛宴的醇厚香气——精选的牛肋条、牛腩块在厨师手中翻飞,搭配当地特产的黄米凉糕,吸引着上千名采购商驻足品尝。更引人注目的是,刚评选出的”牛王”信息实时投射在巨型电子屏上,其培育过程、肉质检测数据与周边展柜里的冷鲜牛肉、即食牛肉干等产品形成互文,让消费者直观感受”从牧场到餐桌”的品质链条。

“这头冠军牛的育肥周期精确到天,饲料配比经过三次优化。”养殖大户马建军指着展台上的二维码向客户介绍,扫描后不仅能查看牛只档案,还能直接跳转至预售页面。这种数字化呈现方式,使得当天的高端牛肉预售量突破三吨,较往届增长近五倍。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带动的农产品交易额达420万元,其中通过”云展销”平台实现的远程订单占比达37%。

海原县连续九年深耕牛王赛事IP,背后是清晰的产业逻辑。县委副书记吴佳伟算了一笔经济账:”每届赛事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六百万元,但更重要的是形成的’鲶鱼效应’——养殖户通过观摩对比改进饲养技术,去年全县肉牛良种率提升至82%,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今年特别设立的”金牛奖学金”,更是将赛事激励延伸至下一代,首批二十名畜牧专业学生获得赴农牧院校深造的机会。

在美食体验区,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火花。除了经典的牛杂碎、手抓羊肉,研发团队推出的”牦牛酸奶冰淇淋””风干牛肉薯片”等跨界产品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农产品展区的”海原老味道”新标识格外醒目,这套融合六盘山轮廓与麦穗元素的设计系统,已应用于县域三十余类农副产品包装。商务部门负责人透露,借助赛事平台,当天即有七家企业与外商达成战略合作,其中脱水蔬菜出口订单量同比增长两倍。

非遗传承人刘莹的工作台前围满游客,她现场展示的掇绣技艺将牛纹样与牡丹图案创新融合。”过去刺绣主要靠民俗订单,现在通过赛事直播,我们的文创产品接到大量定制需求。”据统计,活动期间设置的十二个非遗展位共达成合作意向四十三项,传统剪纸、擀毡技艺等产品入驻三家电商平台旗舰店。

这场持续三天的盛会,折射出海原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深层探索。从养殖端的品种改良到加工环节的冷链升级,从品牌塑造的视觉革新到销售网络的数字赋能,牛王大赛如同一个强力引擎,驱动着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协同进化。正如农业农村部专家在现场调研时指出:”这种将竞技娱乐、商贸洽谈、文化传播有机结合的模式,为西部农产区探索三产融合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样本。”当夕阳为竞技场的穹顶镀上金边,又一届牛王大赛落下帷幕,但由此激发的产业涟漪,正在这片黄土地上持续扩散。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