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岁仍带徒奔波!孙海平的跨栏江湖:烟瘾不改,初心未变

提及 “亚洲飞人” 刘翔,绕不开他背后的男人 —— 孙海平。如今刘翔早已功成身退,70 岁的孙海平却依旧在田径场奔忙:每天两包烟的习惯未改,脚步却从未停歇,带着 5 位弟子在跑道上续写传奇。这位手握奥运金牌荣誉、早已财务自由的老教练,用半世纪的坚守证明:真正的热爱,从不会被年龄困住。

执拗坚守:退休年纪的 “训练场钉子户”

“别人 70 岁含饴弄孙,他倒好,天天泡在训练场当‘监工’。” 熟悉孙海平的人都知道,这位老教练的生活里只有跨栏。清晨的田径场,他拄着拐杖观察弟子的起跑节奏;午后的体能房,他拿着秒表校准每一个栏间步幅。即便医生多次提醒 “少抽烟、多休息”,他依旧保持着每天两包烟的习惯,烟盒旁永远摆着弟子的训练计划表。

这份执拗背后,是刻进骨子里的热爱。作为中国田径界的 “老炮儿”,孙海平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 上海、浙江体育局的稳定薪资,加上培养刘翔等冠军的奖金,足以让他安享晚年。但他的生活低调得近乎 “朴素”:没有社交媒体账号,从不参加商业活动,唯一的社交圈就是训练场的年轻人们。“看着他们跨过栏杆的瞬间,比拿任何荣誉都踏实。”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育人奇迹:从刘翔到 “眼镜侠” 的传承密码

孙海平的执教生涯,藏着中国跨栏的 “逆袭密码”。在他之前,国内跨栏训练信奉 “苦练出成绩”,高强度训练让运动员伤病频发。曾是运动员的孙海平深知其弊,首创 “轻松训练法”:用生物力学分析调整起跑姿势,用分段训练替代全程死磕,既减少伤病,又精准提升爆发力。刘翔便是这套方法的首个 “成品”—— 从普通学生到奥运冠军,孙海平手把手打磨了 10 余年,连跨栏时的呼吸节奏都反复校准。

如今,他的弟子们正延续辉煌:谢文骏接过 “接力棒”,拿下亚锦赛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被称为 “眼镜侠” 的徐卓一,在巴黎奥运会上跑出个人最佳成绩;19 岁的陈圆将更堪称 “天才少女”,一举打破亚洲少年组纪录,拿下三个全国冠军。5 位弟子接连争光,印证了他 “科学 + 耐心” 的育人哲学。2008 年刘翔北京奥运退赛时,孙海平顶着全网骂声陪弟子康复;如今带年轻队员,他依旧亲力亲为,连运动员的饮食搭配都亲自过问。

行业革新:改变中国跨栏的 “幕后推手”

“孙指导改变的不是一个冠军,而是整个中国跨栏的训练逻辑。” 体育专家的评价毫不夸张。他的 “轻松训练法” 已成为行业范本,据统计,采用该方法后,国内跨栏运动员的伤病率降低了 30% 以上,职业寿命平均延长 2-3 年。国家队、地方队的教练纷纷前来取经,他从不藏私,把训练笔记公开分享,甚至亲自到基层指导年轻教练。

2018 年辞去国家队职务后,孙海平把重心转向青少年选材。为了找到好苗子,他走遍大江南北,听说哪里有天赋出众的孩子,就立刻赶去家访,跟家长掰扯 “科学训练不耽误学习”。有家长担心孩子吃不了苦,他拍着胸脯保证:“我带过刘翔,知道怎么让孩子既出成绩,又少受伤。” 这份诚意,让不少家庭放下顾虑。如今国内 15-18 岁年龄段的跨栏人才数量,比 10 年前翻了两番,这背后离不开他的 “地毯式” 挖掘。

70 岁的孙海平,依旧每天准时出现在训练场。烟抽完了,就掐灭烟头继续指导;嗓子喊哑了,就拿着手势比划节奏。他的故事里,没有冠军光环的耀眼,却有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的笃定。从刘翔到新一代小将,从 “死磕硬拼” 到科学训练,他用半世纪的坚守,为中国跨栏铺就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这样的幕后英雄,值得所有掌声。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