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当我正惬意地吃着宵夜,刷到中国五人制足球队2 – 7惨败越南的消息时,手中的烤串差点因这熟悉又刺痛的感觉掉落在地。这已不是惊讶,而是一种“又来了”的麻木。打开社交媒体,关于这场比赛的讨论早已炸开了锅,骂声、嘲笑声交织,更多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中国足球,似乎连最后那点尊严都难以保全。
这场五人制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所在E组的赛况令人心寒。首战1 – 2输给黎巴嫩,或许还能找些借口自我安慰,但次轮直接2 – 7被越南血洗,这样的比分放在十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越南队开场仅3分钟就如入无人之境,灌进我们3个球,整场比赛就像成年人戏耍孩童,我们的球员在场上连球都难以掌控。
小组赛两连败让中国队提前出局,末轮还要对阵中国香港队。这支首轮1 – 9惨败、次轮1 – 1逼平黎巴嫩的队伍,如今竟还保留着晋级希望。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连中国香港队都踢不过,最终以三连败的耻辱战绩结束此次征程。
老球迷们或许还记得,2008年和2010年,中国五人制足球还曾闯入亚洲杯四强。那时虽不算顶尖强队,但至少能在正赛中崭露头角。可如今呢?连预选赛都难以跨越。更糟糕的是,这并非偶然。去年在正赛小组赛就遭遇三连败垫底,今年更是连正赛的门槛都摸不着。
这种断崖式下滑不禁让人发问:中国足球究竟怎么了?五人制足球场地小、节奏快,对球员基本功和团队配合要求极高。我们输给技术流的东南亚球队,虽有一定客观因素,但看看其他组的比分:澳大利亚10 – 1印度、日本13 – 0中国澳门、伊朗10 – 0阿联酋,这些球队并非以技术细腻见长,可中国足球却在与各方的较量中全面溃败。
当下的中国足球,已然成为一个“四不像”的存在。论身体对抗,我们比不上澳大利亚、伊朗这些力量型球队;论技术细腻,别说与日本、韩国相比,如今连越南、泰国都能轻松将我们戏弄;论战术素养,球员们在场上的失误和跑位,就像未经训练一般混乱。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全面落后并非局限于某个年龄段或某支球队,而是整个足球体系的崩塌。从成年国家队到青年队,从十一人制到五人制,我们正被亚洲各路对手全方位超越。
五人制足球的惨败,只是中国足球深陷困境的一个缩影。看看成年国家队,上次闯入世界杯还是2002年,如今连叙利亚、越南都敢输;U23队伍,虽此次预选赛出线,但与同年龄段的日韩球员相比,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在欧洲足坛站稳脚跟;青训体系,尽管名义上投入不少,但真正能崭露头角的苗子却寥寥无几。
这些问题的根源,绝非某个教练或某届足协所能承担。而是整个足球文化的缺失。在大多数中国家长眼中,足球依旧是“不务正业”的选择。我们的青训,要么是体校式的封闭培养,要么是商业化的贵族运动,始终未能形成像日本那样完善的校园足球体系。
最让人忧心的,不是球迷的愤怒,而是愤怒过后的麻木。比赛结束后,朋友圈里的反应耐人寻味:真正的老球迷已懒得指责,反倒是平时不看球的朋友在调侃“国足正常发挥”。这种全民调侃的背后,是中国足球正逐渐失去社会关注度和公信力。当失败成为常态,当嘲讽取代期待,这个项目离真正的衰落或许就不远了。
作为一名普通球迷,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深感无力。但我们并非无事可做。我们可以降低期待,承认自己目前处于亚洲二三流水平,先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关注青训,多支持本地的青少年足球活动,哪怕只是去现场为孩子们加油助威;理性批评,不盲目谩骂,也不无脑护短,该指出的问题必须明确指出;保持关注,越是低谷期,越需要真正的球迷坚守。
写到这里,我忆起20年前第一次观看国足比赛时的激动心情,那时输球会伤心落泪,如今却连伤心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奇妙的是,下周若有比赛,我或许还是会打开电视。这或许就是足球最残酷也最迷人的地方,它总能在黑暗中给人留下一线希望,哪怕这希望如此微弱。
中国足球的寒冬或许还很漫长,但春天总会到来……但愿如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