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猕猴桃:现代化赋能下的丰收与崛起

金秋时节,陕西省汉阴县的3.21万亩猕猴桃陆续迎来成熟采摘期。尽管今年前期遭遇干旱天气,给猕猴桃生长带来不小的挑战,但在现代化灌溉设施和精细化田间管理的助力下,汉阴猕猴桃成功经受住考验,果实品质优异,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

在观音河镇中坪村,种植大户王诗金的猕猴桃园里一片丰收景象。连绵的藤架上,黄褐色的猕猴桃成串悬挂,宛如一个个小巧的灯笼。王诗金和家人穿梭在藤蔓之间,熟练地采摘、搬运,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王诗金介绍,他家今年种了8亩猕猴桃,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操作,目前产量达一万多斤,果子品质非常好,已经销售过半。“我们精心照料这些果树,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在干旱时发挥了大作用,让猕猴桃能喝饱水,所以今年收成不错。”王诗金笑着说。

与此同时,在蒲溪镇溪畔社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库内,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风机轰鸣,一筐筐个头匀称、品相俱佳的猕猴桃经过自动化分拣线分级后,工人们熟练地将它们包装起来,准备发往各地市场。该基地负责人朱久成表示,基地总共480亩,今年是初挂果,果子已全部采摘完成,主要销往广州、浙江、江苏等地,目前销售已接近尾声。“我们的猕猴桃能这么顺利地走向市场,离不开现代化的仓储和分拣设施,它们保证了猕猴桃的品质和新鲜度。”朱久成说道。

汉阴县地处陕南秦巴腹地,拥有光、热、水、气资源优良,土壤富含天然硒元素的独特优势,是全国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自2017年抢抓陕西省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机遇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将富硒资源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短短六年间,汉阴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形成集研发、生产、储藏、加工、营销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全县年产鲜果800余吨,加工果酒100余吨,年综合产值近5000万元。

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汉阴县在产业发展初期就坚持科学规划,政府全面配套产业道路和水利设施。目前,全县节水灌溉覆盖率达95%以上,配套建设了总库容达3000吨的气调库及冷藏库12个、产地分选线1条,并建成了5000吨级的猕猴桃智能气调库和国内先进的呵护式分拣线。同时,县里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专家工作站,制定技术规程,探索出适合陕南山地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汉阴县还通过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整合各类资金近3亿元,不断完善产业支持体系。在品牌建设方面,已完成5000亩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和500亩富硒猕猴桃认证,并通过举办品鉴会、开展专场推介、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多渠道营销等方式,不断提升“汉阴猕猴桃”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汉阴县将充分借鉴成熟产区经验,围绕全产业链持续发力,着力补齐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三产融合等方面的短板,推动猕猴桃产业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益迈进,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富硒高质高效的富民支柱产业,让汉阴猕猴桃在市场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