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今天吃啥?”孩子这一简单的询问,让厨房瞬间成为焦点,也让张姐陷入了思考。为一大家子准备一日三餐,既要合口味又要有新意,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张姐有办法,她打算一周七天,让餐桌上的饭菜顿顿不重样。
第一天:藠头炒肉,家乡味道的温暖
张姐站在灶台前,望着冰箱里的食材,心里盘算着。藠头、猪肉、鸡蛋等食材一应俱全,她决定先从藠头炒肉开始。藠头是家里老头子小时候地头常种的,有着特殊的情怀。锅里先下肥肉,小火慢慢逼出油,油渣金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接着放入瘦肉,灶台边的小孩好奇地探头张望。张姐熟练地加入蒜片、小米椒爆锅,再依次放入生抽、老抽、藠头梗和叶子,撒上盐和鸡精,大火快速翻炒。这道菜出锅时,满屋子都是家乡的味道。老头子直夸这菜劲道,藠头富含维生素C,猪肉提供优质蛋白,这一顿饭既美味又健康。
第二天:牛肉鸡蛋,补铁养血的美味
第二天,张姐把目光投向了牛肉和鸡蛋。她将牛肉剁成末,鸡蛋打成糊,准备好香菜和蒜。锅上火,先炒出嫩嫩的鸡蛋盛出,再把牛肉下锅炒到变色,加入蒜片、生抽、老抽和蚝油,最后把鸡蛋倒回去,撒上香菜,大火翻炒均匀。小孩虽然皱着鼻头嫌弃香菜,但在张姐的逗趣下也吃了不少。牛肉补铁,鸡蛋高蛋白,这道菜被家人称为“补铁养血”餐,吃完后碗底都被刮得干干净净。
第三天:红烧鱼块,香嫩补脑的硬菜
到了周三,张姐决定做一道硬菜——红烧鱼块。她把鱼块擦干,放入锅中炸至金黄,然后用锅底的油爆香姜蒜辣椒,加入小米辣提味。鱼块回锅,倒入生抽、老抽、蚝油、盐和米酒,再加入啤酒,大火煮开,最后撒上青红椒和葱段。这道菜刚端出来,老头子就忍不住咽口水。小孩担心鱼刺多,张姐细心地帮忙挑刺。鱼肉高蛋白低脂肪,不仅吃多了不腻,还对大脑有益。饭桌上,老头子讲述着过去钓鱼的故事,一家人其乐融融。
第四天:肉末毛豆香干,香浓顶饱的佳肴
张姐看着毛豆和香干,又有了新的创意。她将肉末炒香,加入梅干菜炒出香味,把毛豆焯水,香干烫一遍去腥。接着在热油中放入肉末,加入米酒翻炒变色,再加入蒜片、辣椒爆锅,放入毛豆、香干和梅干菜,加入生抽、老抽、蚝油翻炒后加水焖一会,最后撒上蒜叶和辣椒面。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嚼着毛豆直夸香。毛豆蛋白多,香干有嚼劲,梅干菜提味,这一锅菜让家人吃得饱饱的,还嚷嚷着还想再吃一盘。
第五天:豆泡吸汁,嫩滑顶饿的美味
第五天,张姐选择了豆泡。她先把肉末炒香,加入姜蒜辣椒和清水,放入豆泡让它吸汤,用水淀粉勾芡,加入老抽和鸡精,小火焖半分钟,最后撒上葱段。豆泡吸满了汤汁,软软的,一咬就爆浆。孩子咬一口,嘴都黏上了,笑着说像馒头蘸汤。豆泡是豆腐泡出来的,蛋白多脂肪少,吃着不腻还顶饿。
第六天:青菜溜肉片,清爽解腻的选择
最后一天,张姐挑上海青和瘦肉做了青菜溜肉片。她把瘦肉切丝用生抽、淀粉、盐、油腌制好,锅里热油把肉丝滑变色盛出来。接着在锅底留油爆香蒜末,下青菜大火翻炒,加入生抽和盐,再把肉丝回锅,撒上辣椒面翻炒均匀。小孩说青菜绿得像刚割的麦苗,张姐则提醒孩子吃青菜能长得快。青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老人也夸这道菜清爽解油腻。
张姐做菜,讲究新鲜、营养、下饭,让大人小孩都吃得开心。一周不重样的家常菜,不仅满足了家人的味蕾,更让家庭充满了温暖和欢笑。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常菜,背后蕴含着家的记忆和生活的滋味。在平凡的日子里,张姐用锅灶火烟间的点滴,为家人折腾出了健康和幸福的味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