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欢快氛围中,岩泊渡镇大安村的田野上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浪中欢快地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吐出粒粒饱满的谷粒,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稻谷抢收大战正火热进行。
抢收农时,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岩泊渡镇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重中之重,积极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双季水稻种植和“稻油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农业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坚实力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初步测算显示,今年中稻亩产突破1100斤,较去年稳中有增,这是岩泊渡镇在粮食生产上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
秸秆还田,让田野焕发生机
收割过后,田野里不见了昔日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取而代之的是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地铺展在大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一条金色的“棉被”。一位村民欣喜地感慨:“以前烧秸秆,烟雾呛人,还影响交通安全。现在田间干净整洁,空气里都是稻草的清香,舒服多了。”这些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旋耕机翻埋入土,不仅避免了露天腐烂产生的异味,还能加速微生物分解,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真正实现了秸秆“沃土”的功能,为下一季的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秸秆变宝,环保与增效双赢
在龙谭村养殖户邹大哥家中,全家老小齐上阵,忙着收集乡亲们丢弃的稻草,一捆捆整齐地叠放在饲料储备仓库中。邹大哥养殖了28头黄牛,现阶段黄牛主要以秸秆为食,他收集的秸秆足够保障黄牛吃到过年前的售卖阶段。邹大哥笑着说:“秸秆不仅是牛的必要营养来源,还能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生病,降低了不少喂养成本。”近年来,岩泊渡镇在秸秆收运、加工储存及产业引导等方面不断努力,未来还将继续完善服务机制,优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致富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创新利用,探索农业共赢新路
面对秸秆处理难题,岩泊渡镇天园水稻种植合作社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针对水稻秸秆的特性,联合有机肥生产专家,经过反复试验,成功掌握了水稻秸秆发酵堆肥技术。通过添加特定微生物菌剂,科学调控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使秸秆在短时间内充分腐熟,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这项技术不仅杜绝了秸秆焚烧,还开辟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从水稻抢收的“速度”到秸秆利用的“智慧”,岩泊渡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护良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片金色的田野上,沉甸甸的稻谷承载着丰收的喜悦,而生态环保的绿色之美和农民增收的幸福之美,正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水稻抢收仍在继续,秸秆零焚烧的故事也在续写,丰收的乐章越发嘹亮,绿色的梦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