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的风带着凉意掠过窗台,早晚近 10 度的温差让家长们格外揪心 —— 孩子稍不注意就容易肠胃不适、积食发烧。晚餐作为一天中承上启下的一餐,既要温暖脾胃,又得避免负担过重。今天分享的 8 道家常菜,做法简单还兼顾营养,帮孩子安稳度过温差 “作妖期”。
1. 红烧大黄鱼:鲜润不腻,补蛋白强体质
初秋的大黄鱼肥美鲜嫩,刺少肉细,特别适合孩子吃。处理时在鱼身划两刀,用葱姜、料酒和少许盐腌 10 分钟去腥,这步能让鱼肉更入味。煎鱼是关键,油烧到冒烟再下鱼,煎至两面金黄定型,避免破皮。
炒料时放一勺豆瓣酱炒出香味,加姜蒜、小米辣提味,再倒生抽和清水烧开,放入煎好的鱼焖 3 分钟。最后撒上蒜苗焖 10 秒,鱼肉吸足汤汁,鲜中带点微辣,配米饭能吃两大碗。鱼肉富含优质蛋白,炖煮后更易消化,不给肠胃添负担。
2. 小炒黄牛肉:嫩滑下饭,补铁又暖胃
黄牛肉含铁量高,秋季吃能增强抵抗力。切牛肉要逆着纹理,这样炒出来才不柴,加生抽、蚝油和淀粉抓匀,淋一层油锁住水分,口感会更嫩滑。锅烧热油后快速滑炒牛肉,一变白就盛出,避免炒老。
用余油爆香姜蒜、小米椒和泡椒,再倒回牛肉,加少许生抽大火翻炒 10 秒,关火前撒香菜段。这道菜香辣开胃,牛肉软嫩不塞牙,搭配蔬菜一起吃,营养更均衡,还能刺激孩子食欲。
3. 酱香焖鸡腿:软烂脱骨,配菜吸满香味
鸡腿肉比鸡胸肉更嫩滑,孩子更喜欢。把鸡腿切块焯水去血沫,起锅烧油炒冰糖,炒出琥珀色糖色后倒入鸡肉翻炒上色。加姜蒜、小米辣爆香,放一勺黄豆酱、两勺生抽和一勺老抽调味,再倒开水没过食材。
放入胡萝卜、土豆和香菇,小火焖 10 分钟,最后加青红椒大火收汁。鸡肉软烂脱骨,土豆和胡萝卜吸满酱香,一口下去暖乎乎的,食材多样化还能补充维生素,焖煮的做法也容易消化。
4. 糯米笋炒肉:脆嫩爽口,促消化防积食
糯米笋口感脆嫩,膳食纤维丰富,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积食。五花肉切片煸炒出油脂,炒到表面金黄,加姜蒜和青红辣椒爆香,再倒入挤干水分的糯米笋大火翻炒。
调味时放生抽、料酒、少许老抽和蚝油,加一点点白糖提鲜,最后放蒜苗段翻匀。五花肉的油香渗入笋中,笋的脆爽中和了肉的油腻,孩子吃着香,还能帮助消化。
5. 香干肉末毛豆:软糯鲜香,补充多种营养
毛豆和香干都是秋季应季食材,搭配肉末营养更全面。毛豆提前焯水 5 分钟,既能去腥味,又能让口感更软糯。香干切成小块,和炒至微黄的肉末一起翻炒,让香干吸收肉末的香味。
加生抽调味,喜欢辣味可以放根红辣椒,翻炒 3 分钟就能出锅。毛豆富含植物蛋白,香干口感扎实,这道菜咸香适中,拌在米饭里吃,孩子不知不觉就摄入了多种营养。
6. 清蒸莲藕丸子:清淡养胃,健脾又润燥
莲藕有健脾润燥的功效,秋季吃正好。把莲藕擦成碎末,和肉末、胡萝卜末混合,加淀粉、生抽和盐,顺一个方向搅打上劲儿,这样丸子更紧实。
团成小丸子放在碗里,加少许生抽、清水和姜片,上锅大火蒸 15 分钟。蒸出来的丸子清淡不油腻,莲藕的脆感混在肉末里,口感丰富,汤汁还能泡饭,暖胃又养脾胃。
7. 虾仁蒸蛋:嫩滑如水,补充钙和蛋白质
虾仁蒸蛋是经典的儿童菜,做法简单还营养。鸡蛋打散后加 1.5 倍温水和少许盐,过筛两次去除浮沫,盖上保鲜膜扎小孔,小火蒸 8 分钟,这样蛋羹才会嫩滑无气孔。
最后放上虾仁再蒸 5 分钟,淋上蒸鱼豉油和香油,蛋羹像布丁一样软嫩,虾仁鲜脆,孩子一勺接一勺停不下来。鸡蛋和虾仁都是优质蛋白来源,蒸制的做法能最大保留营养,还容易消化。
8. 肉末豆腐:软嫩入味,补钙又下饭
豆腐含钙量高,和肉末搭配能提升口感。豆腐切块焯水,去除豆腥味,用姜蒜末爆香肉末,加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倒适量水烧开,放生抽和盐调味,再放入豆腐煮 3 分钟。
最后用淀粉勾芡收汁,豆腐吸满肉末的香味,软嫩到一抿就化,特别适合牙口不好的小朋友。这道菜暖胃又补钙,做法简单,十分钟就能出锅,适合忙碌的工作日晚餐。
9 月给孩子做晚餐,关键要 “暖” 和 “软”,避免生冷油腻。这 8 道菜既有荤有素,又兼顾口感和营养,焖、蒸、炒的做法都能保留食材本味,还能护脾胃防积食。家长们可以换着花样做,让孩子吃得开心,身体更健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