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坑到江流!茂名绿道骑行:两轮丈量的城市生态新生

晨光刚为乐山镀上一层柔光,我已跨上单车停在露天矿入口。车轮轻触绿道的瞬间,仿佛触碰到了茂名的脉搏 —— 这条从工业遗迹延伸至江河之畔的骑行路,藏着一座城市从 “黑色记忆” 到 “绿色新生” 的蜕变密码。当踏板转动,风掠过耳畔,工业矿坑的沉静、城市绿道的鲜活、小东江的温柔依次铺展,这场骑行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读懂茂名的最佳方式。

起点:矿坑湖的 “伤疤愈合记”

乐山露天矿的晨雾还未散尽,曾经的工业巨坑已化作一片静谧湖泊,这是骑行之旅最震撼的开篇。深褐色的矿壁被绿意包裹,湖水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的木栈道,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的采矿场。生态修复的痕迹藏在细节里:湖岸的凤凰木刚抽出新叶,芦苇在浅水区摇曳,偶尔有白鹭从水面掠过,翅膀划破平静的倒影。

沿着湖岸绿道缓缓骑行,沥青路面平整得几乎听不到颠簸声。风里混着草木与湖水的清新气息,取代了记忆中工业的喧嚣。路边的科普牌静静诉说着转型的故事:曾经的采矿区历经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 “大地伤疤” 到 “生态公园” 的逆袭。停下车走到观景台,望着这汪从矿坑中 “生长” 出的湖水,忽然懂得,骑行的第一站,便是与城市的过往和解。

中途:绿道上的 “生活流动诗”

驶离矿区,城市绿道如一条灵动的绿丝带,将散落的生态节点串联成篇。这条绿道的妙处在于 “闹中取静”:一侧是挺拔的紫荆花树,花瓣偶尔落在肩头;另一侧是开阔的城市湿地,水鸟在浅滩踱步,与远处社区的晨练声遥相呼应。坡度设计得格外平缓,即便骑行新手也能轻松驾驭,每隔两公里便有休憩驿站,长椅旁的自动饮水器、应急药箱一应俱全,细节里藏着城市的温柔。

骑行间,视野不断切换成生动的生活图景。途经社区公园时,孩童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老人伴着音乐打太极,年轻人靠在树荫下读电子书,看到骑行者经过,都笑着挥手致意。绿道在这里不再是单纯的 “通道”,而是生活的 “舞台”—— 有人推着婴儿车散步,有人带着宠物慢跑,甚至有摊主在驿站旁卖起现切的芒果,甜香混着草木气息,让人忍不住驻足。车轮滚动间,工业城市的硬朗外壳被层层剥开,露出充满烟火气的柔软内核。

终点:东江畔的 “暮色沉思曲”

随着江风渐浓,小东江终于在前方铺展开来,这是骑行之旅的温柔收尾。滨水绿道与江流并行,路面被夕阳染成金色,江风裹挟着水汽迎面吹来,吹散了骑行的疲惫。江面宽阔平缓,两岸的红树林长势繁茂,成为天然的生态屏障。停下车倚在栏杆上,看夕阳慢慢沉入江底,余晖为水面镀上粼粼金光,远处的桥梁亮起灯火,与晚霞交织成温暖的光影。

几位本地骑行者也在此歇脚,闲聊间说起这条绿道的变迁:“以前矿坑周边没人来,东江畔也是杂草丛生,现在绿道连起来,周末全家骑行成了常态。” 他们的话道出了骑行的深层意义:这条从矿坑到江流的路,不仅连接了地理空间,更串联起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曾经以工业为傲的茂名,如今用一条绿道证明,生态与生活可以如此和谐共生。

夜幕降临时踏上归程,车轮碾过灯光下的绿道,身后的城市渐渐安静。回望这场骑行:矿坑湖的重生见证着自然的修复力,绿道上的烟火气彰显着生活的本真,小东江的暮色治愈着疲惫的心灵。在茂名,骑行早已不是简单的出行方式,而是一种与城市对话的态度 —— 用两轮的节奏,丈量工业转型的勇气,感受生态修复的力量,读懂日常里藏着的美好生活。

下次若再来茂名,我仍会选择跨上单车。因为这条绿道上的每一寸风景,都是这座城市写给自然的情书,而只有在骑行中,才能读懂字里行间的深情。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