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饮食指南:3多吃3少吃,安稳换季

秋分,这个昼夜平分的特殊节气,标志着天气正式由热转凉,秋燥也随之而来。正如李奶奶所说:“秋分不补,来年吃苦”,在这个时节,合理的饮食安排尤为重要,懂得“3多吃3少吃”的忌口原则,能让全家人舒舒服服地度过秋冬。

秋分“3多吃”,滋养身心

  1. 鱼:鲜嫩营养的秋日馈赠
    秋分时节的鱼格外肥美,肉质鲜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鱼肉富含欧米伽3和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对皮肤和骨骼健康大有益处。其中,嘎牙子鱼是秋分餐桌上的明星。将嘎牙子鱼收拾干净,用料酒和姜片腌制一会儿以去除腥味。锅中热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再加入大酱炒出红油,那浓郁的香味瞬间就能勾起人的食欲。把鱼放入锅中焖煮十来分钟,待汤汁收得浓稠,最后撒上一把香菜,一道香得能馋哭隔壁小孩的炖嘎牙子鱼就大功告成了。吃着这道鱼,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富足与温暖,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口饭。
  2. 鸭:温和滋补的秋燥克星
    老话说“秋吃鸭,胜补药”,鸭肉在秋分时节备受青睐。它不燥不腻,是应对秋燥的绝佳选择。红烧鸭子堪称一绝,先将鸭块焯水,再干煸出油,这样烧出来的鸭子一点儿也不腻。锅中放入葱姜蒜、五香粉爆香,倒入酱油、料酒,加水炖煮二十分钟。当汤汁收干,鸭肉变得烂乎乎的,用筷子一夹就散,搭配米饭能吃上三大碗。如果担心鸭肉油腻,可以搭配冬瓜一起炖煮,冬瓜不仅能吸油,还能解腻,让口感更加清爽。
  3. 红薯:暖胃健康的秋分宝贝
    红薯看似土气,却是秋分时节不可多得的宝贝。将蒸熟的红薯压成泥,和点面粉揉成团,包上果酱煎成小饼,外皮酥脆,里头软糯香甜,而且甜滋滋的并不腻人。红薯中富含膳食纤维,对肠胃健康特别好,即使是血糖高的人也能适量食用。不过,胃酸多的人要注意,尽量不要空腹吃红薯,搭配一碗小米粥是最妥当的选择,既能享受红薯的美味,又能呵护肠胃。

秋分“3少吃”,懂得忌口

  1. 生冷食物:脾胃的“隐形杀手”​
    秋分时节,冰镇西瓜、冰棍儿等生冷食物千万要少吃。这些食物吃下去会让脾胃受到刺激,轻则导致拉肚子,重则会使寒气积聚在体内,引发手脚冰凉等问题。如果想解馋,可以选择煮点红枣姜茶或者蒸个苹果,它们既暖和又滋润,能为身体带来温暖和营养。
  2. 辛辣食物:秋燥的“助燃剂”​
    秋天本身就干燥,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更要少吃。吃多了这些上火的东西,就如同火上浇油,会导致嗓子冒烟、便秘、长痘等问题。做菜时,用点葱姜桂皮调味就很不错,既能提香又不会让人感觉燥热,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3. 油腻食物:肠胃的“沉重负担”​
    红烧肉虽然闻起来香,但在秋分时节食用,会让胃里感觉像压了块大石头,不仅会引起胀气、打嗝,还可能导致血脂升高。如果想吃肉,可以选择清蒸鱼或者白灼虾,它们既鲜美又健康,不会给肠胃带来过多负担。

秋分养得好,冬天没烦恼。按照“3多吃3少吃”的饮食原则,合理安排秋日餐桌,全家人就能舒舒服服地度过秋冬季节。不妨把这个饮食小妙招分享给家里做饭的人,让今晚的菜单更有谱,开启健康美好的秋冬生活。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