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粉丝包:在家复刻热乎美味的秘诀

清晨六点的巷口,张阿姨包子铺的白汽准时升腾。我曾站在队尾,看她熟练地揪面团、捏褶子,转眼笼屉就摆满圆滚滚的牛肉粉丝包。可上次买的凉包子,粉丝发硬,牛肉失了热气。于是,我决定自己动手,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掌握了做出“duangduang”晃的牛肉粉丝包的方法。

做好包子皮:喧软的秘诀在于“慢”

一开始,我图省事买了现成包子粉,结果蒸出的包子皮硬如馒头。咨询面点师傅后得知,中筋面粉才是关键。高筋粉太韧,低筋粉没嚼劲,中筋粉既能撑住馅料汤汁,又能让包子发酵出蓬松感。
配方如下:中筋面粉500克、酵母5克、温水260毫升、白糖10克。酵母要用不超过40度的温水化开,水温过高会烫死酵母,我曾用开水,结果酵母沉底,面团根本发不起来。白糖并非为了增加甜味,而是为酵母提供“养分”,助力发酵。
揉面时要下足功夫,揉到面团“三光”,即手光、盆光、面光。我之前偷懒,面团里有干面粉,发酵时出现蜂窝,包子全是孔。揉好的面团放入涂油盆里,盖上湿布,放在温水锅上发酵,注意别直接放烤箱,温度过高面团会发酸。当面团膨胀到两倍大,戳洞不回缩,就发酵好了。
发酵好的面团要排气,揉五分钟,直至里面没有大气泡。接着分成小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皮别擀太薄,否则蒸时易破;也别太厚,不然口感硬。我最初擀的皮像硬币,咬一口硌牙,后来调整为中间厚,这样包时能兜住汤汁。

调制牛肉粉丝馅:汤汁与肉香是核心

馅料我调试了三次。第一次花椒放多,麻得舌头打颤;第二次粉丝泡太久,烂成浆糊;第三次终于成功,关键在于牛肉带点肥,粉丝吸饱肉汁。
牛肉处理:选用牛后腿肉,三分肥七分瘦,绞成有颗粒感的肉馅,自己绞的肉馅比买现成的更有弹牙口感。肉馅中加入2勺生抽、1勺老抽、1勺蚝油和适量盐,顺时针搅打上劲。接着加入葱姜水,把葱切段、姜切片,泡温水十分钟,滤出水分后一点点加入肉馅,每次都搅匀,直至肉馅“吃”饱水,变得黏糊糊的,这是让牛肉鲜嫩的关键,没加葱姜水的肉馅蒸出来会柴如橡皮筋。
粉丝处理:用温水泡20分钟红薯粉丝,开水会让粉丝软趴趴且没嚼劲。泡好后剪成段,放入肉馅,再加一把切碎的韭菜,韭菜能提香并中和牛肉的腻味,但别加太多,以免抢了牛肉的味道。最后淋上香油,锁住汤汁。

蒸包子:最后一步决定成败

包包子时要捏好褶子,张阿姨说封紧口比好看更重要,否则蒸时汤汁会漏,包子成“干包子”。
包好的包子要醒15分钟,放在铺了湿笼布的笼屉里。蒸包子时,别急着开大火,冷水上锅,让包子随水温慢慢升温,二次发酵更充分。水开后蒸15分钟,关火后焖3分钟再开盖,我之前急着开盖,包子一下子塌下去,焖三分钟能让包子定型,保持喧软。

现在,我家早上基本不买包子了。天刚亮我就揉面,听着面团的声响,闻着牛肉馅的香气,等蒸好一笼包子,孩子吃得开心。做包子其实没什么独家秘方,不过是发酵时多等半小时,调馅时多搅十分钟,蒸的时候多焖三分钟,把“不用心”换成“用心”,就能把热乎气揉进面团,把汤汁锁进粉丝,把爱裹进每一个褶子。自己动手做的包子,承载着踏实与家人的笑容,这或许就是美食最大的意义。你不妨也试试这个方子,期待你在评论区分享成果。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